资讯动态 专业专注 · 智创价值 · 开放协同 · 共赢未来
英伟达宣布CUDA支持RISC-V!国产芯片迎来“高光时刻”?

最近,一个技术圈的大新闻引爆了社交媒体和芯片行业的朋友圈——英伟达宣布CUDA将支持RISC-V指令集架构
这不仅仅是一次软件兼容的更新,更像是一颗“科技核弹”炸向全球半导体生态。

对很多人来说,这可能听起来像是一句“程序员黑话”。但背后的含义非常简单直白:RISC-V这条国产芯片的“底层路线”,终于得到了全球AI算力霸主的官方“盖章认证”。

CUDA 是什么?

如果说AI是新工业革命的引擎,那么CUDA 就是驱动这台引擎的核心燃料

CUDA是NVIDIA开发的并行计算平台与编程模型,它能让开发者充分释放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,是深度学习、图像处理、自动驾驶等AI落地项目的“兵工厂”。

之前CUDA一直是X86、ARM等传统架构的“亲儿子”,而RISC-V作为后来者,常年被挡在门外。现在这一禁区被打破了

什么是 RISC-V?

RISC-V(读作“RISC-five”),是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(ISA),和大家熟悉的x86、ARM相比,它更“自由”,更“干净”,更“现代”。

  • • 自由开源:不需要像ARM那样交高昂授权费;
  • • 模块化设计:可以按需裁剪,适配不同终端,从手机、服务器到IoT芯片都能用;
  • • 发展潜力大:全球已有数百家公司和研究机构在做RISC-V芯片,国产厂商更是投入巨大。

这就像是一条芯片界的“人民公路”,不同国家和企业都可以在其上奔跑、创新。

CUDA 支持 RISC-V,意味着什么?

英伟达这是在用实际行动说一句话:我认可RISC-V在AI时代的未来地位。

这对于中国芯片来说,无异于一次加速器:

  1. 1. 开发生态大幅提速
    CUDA能带来的开发者资源、AI框架、库和工具链,将显著提高RISC-V在AI计算领域的实用性。
  2. 2. 国产芯片有了“通行证”
    过去因为兼容性、工具链缺失等原因,国产RISC-V芯片“有力使不上”。现在,门开了,可以和国际AI生态“接轨”。
  3. 3. AI国产化可期
    在国家大力推动“算力中国”与“人工智能+”战略背景下,RISC-V芯片兼容CUDA,为实现算力自给自足提供了可能。

谁会最先受益?

  • • AI芯片创业公司:如香山、璇玑、芯来、赛昉等企业正积极布局RISC-V方向。
  • • 边缘计算与IoT:低功耗、可裁剪的RISC-V芯片非常适合摄像头、网关、智能家电等设备。
  • • 高校与科研机构:RISC-V开放架构利于教学、研究,CUDA加持后研究更有实践价值。

结语:一场“国产计算”的复兴

中国芯片产业缺的不是人才,而是被压制太久的“系统级生态”。CUDA拥抱RISC-V,就像给这个“苦练内功”的选手打开了世界级比赛的大门。

我们离真正自主可控的AI芯片体系,也许真的没那么远了。

想了解更多RISC-V国产芯片动向?
回复「RISC-V资料」获取白皮书+开源芯片开发指南合集

相关标签:

扫码识别